服务热线
400-6565-530
在普洱茶界,盛传着六大茶山之说。《普洱府志·古迹》中记载了诸葛亮遍览六山踪迹,“留铜锣于攸乐,置铜鉧于莽枝,埋铁砖于蛮砖,遗木梆于倚邦,埋马蹬于革登,置撒袋于曼撒,因以名其山。”
清乾隆年间,据《滇海虞衡志》记载,“普茶名重于天下,出普洱所属六茶山,一曰攸乐,二曰革登,三曰倚邦,四曰莽枝,五曰蛮砖,六曰曼撒,周八百里。”
如今的六大茶山有江内和江外的说法,以澜沧江为界,江内六大茶山即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蛮砖、曼撒(易武)、攸乐(基诺);江外六大茶山即南糯、贺开、勐宋、景迈、布朗、巴达。因地理环境和气候的不同,各茶山产出的茶叶味道风格迥异。江外六大茶山之一的景迈山产出的茶叶,以浓郁而持久的幽兰之香和清甜的口感独树一帜。
景迈山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,地处普洱澜沧江河畔,紧临西双版纳。“景迈”,在当地世居民族语中意为“新城”。景迈山古茶林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好、年代最久远、面积最大的栽培型古茶林之一。传说景迈山人的先祖受一只金马鹿的指引,方寻到这片人间乐土。在这片乐土中,古茶树与其他植物休戚与共。因气候湿热,这里生长了无数的苔藓、藤蔓、菌类和兰草,也正是因为这些植物对茶叶的熏染,使得景迈产出的茶叶香气独特,山野气韵也更为强烈。
景迈山中,有大大小小十多个自然村落,有占地2.8万亩的古茶园,被誉为“世界茶文化历史自然博物馆”。生活在这里的人类祖先留下这样的遗训:“留给你们牛马,怕遇病而亡;留给你们金银财宝,怕你们花光;就留给你们这些茶树,子孙后代才会取用不竭。你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,爱护这些茶树”。这些勤劳智慧的人民在这里,开创了美丽的茶文化。
每到新茶吐绿,人们就开始繁忙的采茶活动。为保证采摘的茶叶能以最新鲜的姿态,来到爱茶人士的面前,他们每天太阳还未照进古茶树林,就动身上山。要想采到最鲜嫩的大叶茶,就要有爬树的绝活。爬树对于景迈山的茶农早已不在话下,只见他们步伐矫健,攀援敏捷,采摘的手速极快。历史上,每当采摘出新鲜的茶叶,村民们就会将茶叶制作成茶饼,用笋壳或竹篮包装,由马帮沿着茶马古道,一包一包地运送出去。其中一部分进入普洱府,另一部分则通过中缅边境,进入缅甸再销往东南亚各国。
近年来,普洱市委市政府主动服务和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采取积极措施,全力推动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保护。响应服务三农的政策号召,黔中普洱在线将《景迈长歌2020》带入茶友视野,让景迈茶山这一汇聚数代茶人心血的财富,惠及了天下茶友。
闲时,取一壶水,烹一碗茶,这景迈茶汤如山泉透亮,如幽兰清香,如山风柔软,如花蜜甘甜,品之忘俗,最宜低斟浅尝。